收藏到云盘
纠错反馈
GB/T 12060.7-2013 声系统设备 第7部分:头戴耳机和耳机测量方法
Sound system equipment—Part 7:Methods of measurement on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
基本信息
分类信息
-
ICS分类:
【
电信、音频和视频工程(33)
音频、视频和视听工程(33.160)
放大器(33.160.10)
】
-
CCS分类:
【
通信、广播(M)
广播、电视设备(M70/79)
音响、电声设备(M72)
】
-
行标分类:
暂无
描述信息
-
前言:
GB/T12060《声系统设备》分为以下若干部分:
———第1部分:概述;
———第2部分: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;
———第3部分: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;
———第4部分:传声器测量方法;
———第5部分: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;
———第6部分:辅助无源元件;
———第7部分:头戴耳机和耳机测量方法;
———第8部分:自动增益控制器件;
———第9部分:人工混响、时间延迟和频移装置测量方法;
———第10部分:峰值节目电平表;
———第11部分: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;
———第12部分:广播及类似声系统用连接器的应用;
———第13部分:扬声器听音试验;
———第14部分:圆形和椭圆形扬声器,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;
———第16部分:由语言传输指数(STI)对语言可懂度的客观等级评估;
———第17部分:标准音量表;
———第18部分:峰值节目电平表-数字音频峰值电平表。
本部分为GB/T12060的第7部分。
本部分按照GB/T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。
本部分代替GB/T6832—1986《头戴耳机测量方法》,与GB/T6832—198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:
———增加了第1章“范围”、第2章“规范性引用文件”、第4章“一般规定”;
———用第3章“术语和定义”代替GB/T6832—1986的“术语解释”;
———删除了GB/T6832—1986的第3章“主要测量仪器及要求”;
———增加了第5章“规范条件和测量条件”、6.1“电源”、6.2.3“额定源阻抗”、6.3.1“额定源电动势”、
6.3.2“输入电压的限定值”;
———删除了GB/T6832—1986的4.4“最大噪声电压”、4.5“最大正弦电压”、4.6“最大噪声功率”、4.7“纯音检听”;
———增加了6.3.4“模拟节目信号特性电压”、6.3.5“以A 计权特性和自由场响应补偿修正的模拟节
目信号特性电压”、6.3.6“保护装置”、6.4“输入功率”、6.5“声压(级)”、6.6.4“扩散场比较频率响
应”、6.6.5“自由场和扩散场耳道声压级频率响应”、6.7.4“差频失真”、6.8“额定气候条件”、6.14“物理特性、线材和接插件”、第7章“特性分类”;
———删除了GB/T6832—1986的4.10“特性声压级(灵敏度)”;
———删除了GB/T6832—1986的附录A、附录B、附录C、附录D;
———增加了附录A“头戴耳机和耳机测量用的耳廓模拟器”、附录B“用于耳道内的传声器的使用规范和条件”、附录C“自由场比较条件的实施细则”、附录D“扩散场比较条件的实施细则”、附录E“主观比较条件和耳道声压级条件的实施细则”;
———增加了“参考文献”。
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60268-7:2010《声系统设备 第7部分:头戴耳机和耳机》。
本部分与IEC60268-7:2010相比在结构上有所调整,本部分将IEC60268-7:2010的第4章、第5章合
并为第4章“一般规定”,删除了IEC60268-7:2010中第6章“用户须知”。因此,本部分从第5章开始编号是IEC60268-7:2010的章编号减2。例如,IEC60268-7:2010文件中的7.1,在本部分中编号为5.1。
本部分与IEC60268-7:2010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,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(|)进行了标示。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:
———在3.7、3.8和3.9中,根据ITU-TP.57部分内容,增加了耳塞式耳机、压耳式耳机和贴耳甲式
耳机的尺寸方面的信息,并给出了耳罩式耳机和耳廓相耦合的详细信息。增加的相关信息使定义更加明确。
本部分对IEC60268-7:2010作了以下编辑性修改:
———修改了IEC60268-7:2010中一些编号错误;
———修改了IEC60268-7:2010中几处内容缺失;
———删除了IEC60268-7:2010中第6章“用户须知”。
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。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。
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。
本部分由全国音频、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242)归口。
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:南京大学、富士高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中名(东莞)电子有限公司、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。
本部分主要起草人:沈勇、刘万有、江超、卢峰。
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
———GB/T6832—1986。
Ⅳ
-
适用范围:
暂无
-
引用标准:
暂无
相关标准
-
代替标准:
GB/T 6832-1986
-
引用标准:
GB/T 156
GB/T 531.1
GB/T 2421.1
GB/T 2900.86-2009
GB/T 3769
GB/T 3785.1
GB/T 6278
GB/T 6881.1
GB/T 7584.1
GB/T 8897.1
GB/T 12060.2
GB/T 12060.11
GB/T 15212
SJ/Z 9140.1
SJ/Z 9150
ISO 4869-3
IEC 指南106
IEC TR 60959
ITU-T P.58 Series P
-
采用标准:
IEC 60268-7:2010 声系统设备 第7部分:头戴耳机和耳机 (修改采用 MOD)
相关部门
-
起草单位:
南京大学
富士高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中名(东莞)电子有限公司
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
-
归口单位:
全国音频
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
242)
-
主管部门:
全国音频
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
242)
相关人员
关联标准
-
WH/T 25-2007
剧场等演出场所扩声系统工程导则
-
SJ/T 11595-2016
会议系统用流媒体实时总线技术要求
-
GB/T 6449-1986
时间延迟和移频装置测量方法
-
GB/T 14199-2010
电声学 助听器通用规范
-
GB/T 12060.4-2012
声系统设备 第4部分:传声器测量方法
-
GB/T 9397-2013
直接辐射式电动扬声器通用规范
-
WH/T 58-2013
演出场所有源扬声器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
-
SJ/T 11217-2000
家庭影院用环绕声放大器通用规范
-
GB/T 28048-2011
厅堂、体育场馆扩声系统验收规范
-
SN/T 3246.1-2012
进出口音视频设备检验技术要求 第1部分:音响的能效
-
GB/T 6448-1986
人工混响装置测量方法
-
GB/T 6658-1986
具有感应拾音线圈输入的助听器电声特性的测量方法
-
GB/T 25102.8-2017
电声学 助听器 第8部分:模拟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助听器性能测量方法
-
WH/T 57-2013
演出场馆设备技术术语 音响系统
-
WH/T 82-2019
演出用专业音响设备音质主观评价方法
-
GB/T 12060.11-2012
声系统设备 第11部分: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
-
WH/T 39-2009
专业音频和扩声用扬声器组件实用规范
-
YD/T 305-1983
载波无人增音机可靠性试验方法
-
T/CA 107-2019
耳机及个人音乐播放器 最大声压级技术规范
-
GB/T 9397-1996
直接辐射式电动锥形扬声器通用规范